中新社雅加达12月5日电 综合印尼媒体5日消息,因马拉皮火山喷发遇难的登山者人数目前已增至22人,其中多人系当地一所理工学院的学生。
位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的马拉皮火山3日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000米。这起火山灾害导致75名登山者被困,后有52名登山者被安全疏散。
西苏门答腊巴东搜救机构负责人表示,搜救人员在5日下午找到10名失踪者当中9人的遗体,目前还剩下一人生死未卜。9名死者的遗体将分几天被抬到山下。
另据巴东州立理工学院消息,该学院有14名学生参与了登山活动,其中有3人不幸遇难。
较早前,搜救人员表示,由于天气恶劣,加上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沿着山体向下蔓延,加大了救援难度。出于安全考虑,救援行动一度暂停。
近10多年来,印尼火山学机构每月都会向环境与林业部和当地保护机构发出警告信,警告登山者应与火山顶峰保持安全距离,但仍有一些登山者违反规定。印尼火山和地质减灾中心负责人亨德拉·古纳万表示,按照规定,登山者不能前往危险区域活动,但很多人违反规定,因为他们想爬得更高。
据报道,马拉皮火山在3日大喷发后迄今又至少喷发了46次。与此同时,位于印尼巽他海峡的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属楠榜省)也多次喷发,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火山喷发对周边居民区造成影响的消息。
针对这两座火山的喷发,中国驻棉兰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印尼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身防范,避免前往火山周边地区。(完) 【编辑:刘湃】
中新网郑州12月5日电 (记者 韩章云)在浙江,依托5G通信网络,“生态大脑”精准实现大气污染排查;在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平台打通信息壁垒;在河南,“5G+智慧黄河”项目构建了覆盖广泛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
2023世界5G大会分论坛“5G与绿色环保论坛”在郑州举行。韩章云 摄
12月5日,2023世界5G大会分论坛“5G与绿色环保论坛”在郑州举行。论坛以“5G赋能环保 守护青山绿水”为主题,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就5G助力生态保护、5G增效生态环境治理、推动未来环保建设问题建言献策。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下,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为5微克/立方米到56微克/立方米,开闭幕式当天PM2.5浓度分别为5微克/立方米和9微克/立方米。”以北京冬奥会举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表示,融合大气环境观测、污染排放清单、数据模式模拟等手段,可对各项减排措施成效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有效实现大气污染防治。
2023世界5G大会将于12月6日在郑州开幕。韩章云 摄
河南是国家粮食核心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是黄河流域主要沿线省份,且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全国生态环境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李维群介绍,近年来,河南依托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台、生态环境信息服务门户等8个体系,以推动生态环境信息整合共享、协同管理、智能服务,努力实现污染管控科学化、环境评估智能化、企业监管精细化。
今年是5G进入商用的第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5G移动电话用户达7.5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3.7%;5G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已融入67个国民经济大类,5G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致辞。韩章云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生态环保工作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攻坚期,也是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关键期,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角度出发,还需要5G等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监测、预警、治理平台的搭建与维护。
华为中国战略与Marketing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建议,自然保护行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依托技术手段提升保护水平。同时将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等各细分领域的基础设施打造成共建共享的数字平台,以降低数字基础设施部署的难度和成本,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更高效保护。(完)